專題研究強化頂層設計,全方位融入長三角;搭建人才、科研、產業“飛地”,持續打造融入協作升級版;推出系列農產品、旅游推廣活動,不斷彰顯淮南“后花園”的資源稟賦……
風起東方氣象萬千,時代潮流滾滾向前。近年來,淮南市揚帆逐浪長三角,全方位深度接軌,以更高質量、更大格局、更強合力持續深入接軌,與長三角城市合作共贏的腳步愈發鏗鏘,無論城市還是鄉村都迸發出奮進追夢的活力。
新考題 新機遇——借力東風共繪新藍圖
長三角地區,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互聯互通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如何找準位置、精準對接?淮南進一步打開大門,以更加主動的姿態開放、融入。
2019年12月1日,商合杭高鐵淮南南站正式開通運營,淮南融入長三角的步伐驟然加快。加強區域合作,擴大對外交流,淮南市通過優化創新政策供給、產業布局和要素配置,在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中不斷發力。
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淮南市印發了《淮南市融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行動方案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等相關文件,穩步推進10個方面重點任務、22個工程、160項具體工作。
奮進新時代,交通當先行。借助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東風”,近年來,淮南市積極構建“公鐵水空”立體化交通網絡,越來越多的鐵路、公路、航道穿梭在綠水青山間,帶活了沿途區域的發展。
從開展一體化疫情聯防聯控、大力發展“智慧醫療”服務,到扎實推進區域內醫療機構合作、持續推進公共衛生領域合作,淮南市醫療系統著力推動在技術協作、人才培養、遠程醫療、醫院共建等方面與長三角開展合作,增加淮南優質醫療資源供給。
2020年9月,在第二十次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上,淮南經開區與杭州頤高產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總投資5億元的淮南新經濟智慧園區項目。
2020年12月8日,合肥都市圈第七次常務副市長協調會在淮南召開,會議聽取淮南市關于合淮產業走廊建設情況的匯報。
2020年12月10日,淮南市與上海閔行區建立了友好市區,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產業發展、園區共建、科技創新、教育衛生、綠色農產品、人才、黨建等方面開展多領域、多層次全面戰略合作。
2021年12月8日,國家發改委印發《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方案》,明確了閔行區與淮南市結對合作事宜。進入新發展階段,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和多重國家戰略的疊加落地,為兩地深化合作交流創造了更大空間與機遇。
緊扣產業基礎,淮南圍繞千億規模的煤電化氣全產業鏈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生命健康、綠色食品六大新興產業,奔赴長三角開展招商,主動與嘉定經濟開發區、太倉港經濟開發區、余姚經濟開發區、蕭山經開區等對接合作,承接產業轉移。
全局上謀劃,關鍵處落子。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淮河生態經濟帶、皖北地區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縱深推進,特別是上海閔行區結對合作的全面開展、合淮一體化的深入實施,給淮南轉型發展注入了更多動能。
新動能 新前景——高效融入打造新引擎
2021年12月18日,在淮南市首屆轉型發展大會上,上海市閔行區政府與淮南市政府簽訂了淮南·閔行科創產業園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淮南市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
上海市閔行區和淮南情誼長遠,這對“手牽手、一起走”的“好兄弟”對標“創城”“產城”“學城”建設,全方位接軌閔行,更好地推動跨區域創新鏈整合升級,有效賦能產業發展,譜寫精彩的發展“雙城記”。
謀定而后動。近年來,淮南市對“飛地經濟”發展給予了更大的支持、更高的要求、更多的期待。在追夢長三角的道路上,淮南目光向東,方向明確,主動出擊,深度接軌長三角的步伐蹄疾步穩。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淮南市跨越發展、創新發展提供了重大戰略機遇。對標長三角,淮南市委組織部選派2批22名干部赴閔行區跟班學習。圍繞《上海市閔行區安徽省淮南市建立友好市區暨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多家市直部門與閔行區對口部門開展合作交流。
集中學習考察、區域合作對接、長三角一體化推介、文旅農推介展示……淮南市從戰略協同、產業協作、開放互聯、服務共享等方面加強兩地交流與合作,開啟“全力融入·全面接軌”淮南“入長模式”,加快資源精準對接、優質導入。
各縣區也積極行動,合作交流呈現出遍地開花、齊頭并進之勢:壽縣與常州武進區、鳳臺縣與揚州市儀征市、大通區與上海市閔行區新虹街道、田家庵區與常州天寧區、謝家集區與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八公山區與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潘集區與上海閔行區吳涇鎮……“一對一”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探索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多元發展路徑。
隨著淮南市在長三角區域“朋友圈”的擴大,“朋友圈”的互動也越來越頻繁,不斷謀求資源的無縫對接和合作上的攜手共贏。
淮南市教體局與閔行區教育局簽訂教育交流合作框架協議;經信局在復旦大學順利舉辦“淮南市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專題研修班”;科技局邀請閔行科委來淮深入考察洽談科技成果轉化事宜……
2021年5月21日,淮南市數據資源管理局與閔行區行政服務中心“跨省通辦”戰略合作協議正式簽訂,34項公共服務、行政許可辦理事項將逐步實現跨省通辦。
2021年7月12日,淮南市在滬專家人才座談會暨駐長三角人才工作站揭牌儀式在上海舉行;茨鲜信c上海開展人才合作交流活動,與閔行區開展人才聯合培養,在上海G60科創走廊設立淮南市“人才飛地”,為引進服務高層次人才提供配套支撐。
一個個協議簽訂,融入的程度更深;一項項活動開展,合作的范圍更廣;向著融入“一體化”道路上奮力奔跑中的淮南,后浪奔涌、動能澎湃。
新作為 新氣象——深化合作構建新格局
今年1月7日,長三角部分知名民營企業家來淮南開展投資考察活動,紛紛表示將加強聯動、整合資源,推進產業合作、資本合作、創新合作。
淮南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淮南市將推出更優扶持政策,搭建高效創業平臺,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提供貼心服務保障,努力把淮南打造成為投資創業、研發創新的重要平臺,成為企業發展、產業轉移的首選之地。
由上海寧申集團控股、浙江嘉坤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的安徽嘉璽新材料公司,碳四碳五碳九綜合利用及苯乙烯項目,成為淮南煤化工產業鏈上的關鍵一環,截至2021年11月30日,企業累計總產值18.09億元。
對標滬蘇浙,淮南市出臺優化營商環境實施辦法,平均審批時間由2.65個工作日壓縮至1.73個工作日,工業項目審批時間由120個工作日壓縮至40個工作日,企業開辦實現“一日辦結”零成本。啟用無差別綜合服務窗口,推動“一事跑多窗”向“一窗辦多事”轉變。
“作為高新技術企業,我們公司每年都投入大量研發資金,最新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給了我們更大的支持。2021年,我們累計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減免金額近200萬元,大大緩解了資金壓力!被茨鲜兴山娮佑邢挢熑喂揪C合辦主任蔣珊珊說,作為淮南的招商引資企業,淮南稅務“四送一服”聯合服務專班提供的周到服務,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注入了動力。
2021年以來,豐樹新橋現代綜合產業園、中南高科·新橋智能制造產業園等一批大項目落戶淮南。2021年以來,淮南新簽約滬蘇浙地區產業招商項目88個,總投資258.54億元;新開工滬蘇浙地區產業招商項目46個,總投資79.05億元。
走進上海市七寶老街,淮南壽縣的八公山豆腐專賣店里人頭攢動,豆腐皮、腐竹、千張、豆干……一款款精致的豆制品禮盒深受上海市民的歡迎,成為安徽綠色農產品的靚麗名片。
近年來,淮南市扎實推進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158”行動計劃,全鏈條打造、全要素對接、全方位合作,實現生產基地穩固,加工提檔升級,渠道銷售暢通。
融入長三角,發展大旅游,毛集實驗區已與滬蘇浙累計建立合作事項9項,在談合作事項16項,推動在城市建設、生態環保、影視文化、鄉村旅游等方面深度合作,傾力打造安徽一流、長三角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從上海市安徽商會40名企業家來淮考察投資,到淮南高新區與上海閔行莘莊工業園共建閔行淮南合作共創科創園;從淮南市在閔行區設立淮南名特優農產品展銷中心,銷售金額突破450萬元,到精選6條成語典故旅游線路,供長三角游客在旅游中體會淮南文化……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大舞臺上,淮南頻頻亮相、出新出彩。
如今,淮南市正充分利用國家支持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發展的24條政策措施,采取園中園委托管理、投資合作等模式,深化與滬蘇浙園區共建,促進跨區域產業轉移。
借勢、借力、借智。聚量賦勢,雙翼騰飛,未來已來。在淮南市“十四五”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實施方案重大項目庫里,100個項目總投資達2800多億元;茨鲜信c長三角先發地區政府、開發園區、大型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正不斷推進。(本報記者 柏松)(《安徽日報》1月17日報道)